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详细页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工作 > 安全生产综合协调
乌海市第三季度安全生产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提醒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1日 作者:应急管理局 来源:乌海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市安委办会同三区及重点行业监管部门,对我市第三季度安全生产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研判,并提出应对措施,请各有关单位和企业结合实际,妥善应对各类风险,落实落细各项措施。

  一、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

  )矿山领域安全风险

  风险情况一是水害及边坡风险突出进入雨季,井工煤矿面临井下采空区突水、地表水涌入风险;露天煤矿存在边坡滑坡风险,非煤矿山(特别是宜化采场边坡高超150米)存在采场边坡坍塌风险。二是安全投入弱化风险显著受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影响,煤矿企业可能压减安全投入、缩减安全管理人员、降低设备检修频次,导致安全设施“带病运行”。

  应对措施一是严控雨季风险按照“分级监管、属地管理”原则,督促所有矿山企业严格落实雨季“三防”措施,雨季前必须完成主要防洪排洪设施检修维护;加强露天矿边坡、井工矿地表汇水区、井下涌水点及尾矿库的巡查监测频次,及时治理隐患。二是保障安全投入与管理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投入预算、管理人员在岗履职、安全设施设备完好性(尤其是排水、供电、提升运输等关键系统)的监管核查力度;对因压减投入导致安全条件不达标或设施设备带病运行的,依法从严处罚。三是打击非法盗采行为畅通举报渠道,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形成震慑;深化“打非治违”,对发现的非法盗采点,坚决取缔,依法严惩组织者和参与者;加强应急、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及时排查废旧矿山矿洞。

  )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风险

  风险情况一是极端天气引发风险高温导致易燃液体体积膨胀,容器易损坏、物料泄漏;受热易分解化学品可能自燃爆炸;危险化学品受潮分解,产生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气体,易引发火灾爆炸强降雨致厂区积水,电气设备短路引发火灾;雷电击中储罐、装置可能引发爆炸二是作业环节风险开停车、检维修作业频繁,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若风险辨识不足、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未清理易燃物、通风检测不足),易引发火灾、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等高温作业易引发人员中暑,导致操作失误或应急处置延迟。

  应对措施一是强化储存与生产管理严格分区分类储存危化品,易燃易爆仓库落实“遮阳、降温、通风”,储罐留足安全容量,超温时启动冷却系统;检查库房防潮、防渗漏设施,遇水反应物质及时移位严禁超温、超压生产,异常工况按规范处置。二是严控特殊作业制定夏季专项检维修计划,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前确认设备温度、压力达标,清理残留物料并置换吹扫,有限空间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三是设备与应急保障维护降温、防雷防静电设施,检测仪表确保灵敏;调整作业时间(“抓两头、歇中间”),配备防暑用品及急救药品,开展应急演练,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完善高温专项应急预案并与消防、医疗联动。

  )工贸领域安全风险

  风险情况一是设备及作业环境风险高温导致露天设备(压力容器、管道)金属结构膨胀变形,密封失效或破裂;高温熔融金属吊运设备关键部件磨损加剧,泄漏、倾翻风险升高;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因高温挥发加快,浓度升高,易引发中毒窒息短时强降雨易造成厂区低洼地带、地下设施(泵房、配电室、地下仓库)等地积水内涝淹没设备引发电气短路故障原料堆场遇水发生反应或流失引发次生灾害;加剧山洪、滑坡、泥石流风险,威胁临山、临坡企业厂区安全;厂区道路湿滑,增加厂内运输车辆事故风险大风易造成高处物体打击事故影响露天大型设备及临时搭建物(脚手架、工棚)的稳定性增加倾覆、倒塌风险。二是人员及操作风险高温环境下员工疲劳作业、中暑风险增加,可能导致操作失误;雨季冶金企业出炉区域积水,易引发铁水喷溅,造成灼烫、爆炸事故;外部用电设备防护不足,触电风险上升。

  应对措施一是厂区环境管理。全面检查疏通厂区及周边排水管网、沟渠,确保排水畅通对低洼易涝区域、地下设施提前配备防水挡板、沙袋及排水设备;加强仓库、原料堆场的防水防潮措施,严防遇水反应;加固易受山洪、滑坡威胁区域的防护设施;做好极端大风天风险预和处置,全面排查并加固厂房屋顶、外墙附属物、广告牌、高处悬挂物;强化露天大型设备、起重机械、临时设施的防风锚定和检查,大风预警时停止露天吊装等高风险作业;做好露天散状物料堆的压实、覆盖等防风抑尘措施二是备与作业管理加强高温作业场所、熔融金属作业区监控,及时排查热膨胀隐患;定期巡检并更换吊运设备钢丝绳等部件,做好防雨防潮管理,严防潮湿物料入炉。三是有限空间管控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作业前、中持续通风并检测气体浓度,配备监护人员及应急装备。四是人员防护优化高温时段作业安排,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如配备防暑药品、临时休息点),开展中暑急救演练,保障人员健康。做好“安全评估+指导服务”结合季节特点,全面辨识相关风险,深入排查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应急准备等方面的隐患;监督指导企业及时整改消除风险隐患,切实补足安全管理漏洞。

  建筑施工领域安全风险

  风险情况:建筑活动进入活跃期,各施工项目“抢工期、赶进度”现象普遍,违法分包、无资质施工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温、短时强降雨等异常天气频出,一线作业风险增加,现场管理容易松懈,施工安全风险叠加。

  应对措施:加强执法监管,严查企业资质;高温时段调整作业时间,配备防暑物资;规范临时用电及易燃材料堆放,加强消防通道管理;安装监测设备预警极端天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道路交通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风险

  风险情况:极端天气(强降雨、山洪)导致道路积水、路基坍塌、沉陷,老旧桥梁因连续降雨可能出现极端险情;“两客一危”车辆制动、轮胎等部件易故障,驾驶员高温时段疲劳驾驶风险高;货运旺季货车非法改装、超速超载现象增多,学生暑假加剧部分路段拥堵水上景点乘船观光人员增多,溺水事故进入易发期,局地突发强对流天气易引发船舶侧翻、沉船等事故,水上交通安全风险上升;公路工程施工繁忙,涉路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增加。

  应对措施:加强地质灾害易发路段、急弯陡坡等巡查,及时清理排水设施;运用动态监控等信息化手段管控“两客一危”车辆,督促落实“三避让”要求;加强码头安全巡查,严格执行恶劣气象条件下客船禁限航规定备齐应急抢险物资,发生灾情时联合公安封闭管控、抢通保通加强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特别是边通车边施工项目现场交通安全管控。

  )消防安全风险

  风险情况一是人员密集场所风险突出暑期旅游景区、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客流激增,部分场所存在违规使用可燃材料装修、疏散通道堵塞等问题,火灾时疏散难度大,易造成群死群伤。校外托管机构(补习班、托管班、夏令营等)人员密集、电气设备频繁使用,火灾风险较高。二是电气火灾风险攀升:高温天气下居民及工业用电负荷剧增,老旧小区平房区电气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现象普遍,空调、电扇等电器易因短路引发火灾;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尤其夏季高频使用),电池高温下易起火,且燃烧快、有毒浓烟多,威胁居民安全。三是特殊场所及业态风险:化工企业生产储存环节因高温导致原料挥发性增强,火灾爆炸风险加剧;“九小场所”“三合一”场所失控漏管,基层末端(特别是独居老人家中)火灾起数居高不下,乡镇街道消防治理积极性低,未形成监管合力。

  应对措施一是强化隐患排查整治聚焦人员密集场所、老旧小区和平房区、化工企业等,严查电气线路老化、电动车违规充电、疏散通道堵塞等问题,建立隐患台账并跟踪整改,对违规行为依法处罚。二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针对高温、汛期开展多部门联合演练,重点演练疏散、扑救环节;补充消防装备及防汛器材,严格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快速响应。三是深化宣传教育:通过张贴标语、教育培训、媒体宣传等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对场所负责人、居民开展警示教育,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推动乡镇街道、社区落实基层消防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其他重点领域安全风险

  1.燃气安全

  风险情况:夜宵店、烧烤摊流动经营摊位用气需求激增,用户安全意识低,使用不合格灶具燃气使用不当易引发事故;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问题依然存在

  应对措施:开展燃气入户安检,更换老化软管及不合格灶具推动“瓶改管”“气改电”,利用媒体宣传安全用气知识。做好游商使用瓶装液化气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对游商及居民进行燃气安全知识宣传,提高用户用气安全意识。加强燃气管道巡查及第三方施工监管,督促相关单位做好燃气管道保护工作,严格落实“五方”责任,加大涉燃气的第三方施工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行为。

  2.旅游和特种设备

  风险情况:旅游旺季景区、游乐场所客流量大,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因维护不足易发生事故;极端天气(高温、雷暴)可能损坏设备密封部件或导致控制系统故障;节庆活动中存在未注册检验的大型游乐设施违规运营风险。

  应对措施:强化特种设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定期检测维护;恶劣天气下严格执行禁限航规定,完善应急物资;联合商务部门介入节庆活动报备,安装前开展安全指导。

  3.校园安全

  风险情况:校外托管机构消防设施不足、疏散通道不畅;学生假期脱离监管,易发生溺水、高处坠落、违规用电事故;校园设施因高温多雨可能老化故障。

  应对措施: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消防部门等联合检查托管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督促隐患整改;通过公众号、家长信等加强防溺水高坠、违规用电等安全教育;假期及开学前排查校园设施,及时维修更换。

  二、自然灾害风险

  (一)洪涝灾害风险

  风险情况一是城市内涝短时强降雨易导致低洼地带、地下设施(泵房、配电室)积水,淹没设备引发电气短路;老旧小区、平房区因排水管网老化内涝问题突出,老旧自建房存在坍塌风险;过水路面可能存在被掩盖障碍物,危及车辆行人。二是河道及水库风险黄河流域降水偏多,中小河流堤防、千里山水库石大门沟淤地坝可能出险,泄洪不及时易引发溃坝;矿区周边河道“四乱”问题影响行洪。

  应对措施一是责任落实。进一步落实堤防、水库责任人加强薄弱堤段、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和水库大坝等重点部位的巡查防守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预置抢险人员、物料、装备确保险情抢早、抢小。二是监测预警加强山洪灾害和过水路面险情监测,24小时值班,通过应急广播、短信发布预警,重点区域提前转移群众。三是隐患整治清理河道“四乱”,加固护堤;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配置移动泵站应急抽排;在过水路面设立指挥部,明确责任清单。

  (二)森林草原火灾风险

  风险情况7月份全市平均气温在26.3~27.3°C之间较常年高0~1°C全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总体平稳。但高温干旱导致植被干燥,农事用火、祭祀用火、游客野炊等人为因素易引发火灾。

  应对措施一是源头管控严查农事烧荒、祭祀用火、野外用火等违规用火行为,林区入口设卡检查,推行“文明祭祀”。二是应急准备要全面检修机具装备提前储备各类物资强化指挥力量前置科学统筹指挥、力量、装备三靠前空地一体化应急备战加强半专业扑灭火队伍建设,不定期巡查隐患点,强化群防群控。

  (三)地质灾害风险

  风险情况强降雨集中渗透导致岩土体饱和,降低边坡稳定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黄河水位波动加剧沿岸冲刷,诱发崩塌;矿区采空区因降雨可能加速地面沉降。

  应对措施一是隐患排查汛期对过水路面、防汛隐患点、矿区黄河周围开展汛期三查(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及时向隐患点企业下发整改通知,落实24小时值班,确保险情及时上报。二是预警与演练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基层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工作,统筹专业救援力量、装备和物资,确保响应高效,救援有效三是工程避险险工险段设立警示标志,必要时封闭道路;强化社会参与,推进地质隐患随手拍行动,发动企业、民众报送险情。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